close

新幾內亞本島東南邊的所羅門海域有一大群的火山島嶼,橫跨160km,總面積達3100平方公里,離新幾內亞大陸最短的直線距離是30km,這裡以陶土工藝和庫拉交換圈(Kula Ring of Exchange)聞名。

人類學家說的庫拉交換圈包括以下幾座島和島群:Trobriand、Muyua(Woodlark)、Louisiade、Samarai和D’Entrecasteaux群島,其中以Trobriand最有名,以前島民會按順時針方向交換稱為bagi或soulava的紅色貝殼項鍊(如果要購買bagi,我在獨木舟節看到最一大串的售價是900Kina,以巴紐人的收入來說的確不便宜),然後按逆時針方向交換白色貝殼mwalis,在一年內特定的日子,島民會預期鄰近島嶼的居民會帶著禮物前來,並同時進行糧食的貿易 例如漁獲和山藥。Bagi和mwalis都只在庫拉交換圈裡流傳,屬於這裡的財富都只在這裡流通,是關係很緊密的小型經貿體。交換禮物的工作通常只由社會地位較高的人進行,因此可以維繫他們的社經地位。現在已經有馬達船可以用了,但是在搭船前往潛點的路上,還是可以見到當地人駕著傳統的風帆獨木舟,而在一年一度的獨木舟節更可以看到當地人比賽風帆獨木舟的盛況。

趁著11月 Milne Bay 的天氣逐漸變好,我從Tawali度假村出發往北航行,預計前往位在Fergusson島的Dei Dei溫泉,順便在途中到Normanby島的潛點Wanpas和Calypso潛水。Wanpas一帶的珊瑚礁仍然非常健康和原始,硬珊瑚和軟珊瑚的比例比較均衡,就我的經驗,新幾內亞本島Milne Bay北岸的潛點以硬珊瑚居多,而Milne Bay東南部的珊瑚海海域則是在北面有大量的海扇和軟珊瑚,背流面和礁頂則是以硬珊瑚居多,Wanpas和Calypso就剛好處在這兩種極端的中間,而且鯊魚和梭魚的數量較多,最淺的地方只有5m,離Tawali單程1.5hr,是蠻適合新手的漂亮潛點。再繼續沿著Normanby島會來到一個小小港口兼潛點Observation Point,那是個有趣的Muck潛點,從水面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一閃一閃的小亮片(推測是雲母),水下的沙子是黃色的,有許多落葉覆蓋著,到10m以下會發現很多Halimeda綠藻(更多關於Halimeda的資料,請參考大一普通植物學課本Raven Biology of Plants第八版p.354),也有很多海百合和管海葵,也有幾叢有小丑魚居住的海葵。這是當地人前往Alotau等交通船的小碼頭,碼頭沒什麼設備,只有一個小亭子,沙灘的面積也很小,大部分都被草覆蓋,但是Observation point風平浪靜,通常船宿船會在這裡待一整天下好幾隻氣瓶才走,沙地斜坡裡有很多sand diver和比目魚,稍微受到驚嚇就會鑽進沙子裡,這裡也可預期會有著名的瞻星魚可以看,可惜我只潛一支最後並沒有找到他。鬼龍ghost pipefish很多,多到只要你發現海百合就機會可以找到他們,仔細翻翻落葉堆,也可以發現躲了一些海蛞蝓,不過白天並不好找,相信夜潛會更精采。

經過Observation point往東北開進入兩邊被火山圍繞的海峽,海水變得十分平靜,遠處的山丘還保持著火山口的形狀,只是都被茂密的綠樹給覆蓋了。從Observation Point開了快1小時終於到達Fergusson島的Salamo村,Fergusson是D’Entrecasteaux群島裡最大的島,最高峰2073m,Salamo則是進入Dei Dei的入口。Salamo的碼頭水深太淺,必須由獨木舟接駁,搭船的人得自己划槳。當天剛好遇到Silver Discoverer郵輪,我們等大量的西方遊客參觀完Dei Dei溫泉後才進入。參觀Dei Dei溫泉要付給地主一個人25kina,另外要付給帶路兼解說的導遊小弟10kina。

Dei Dei溫泉包含會在數秒內定期噴水的間歇泉(spouting geysers)、在台灣萬丹、 燕巢和關子嶺一帶可見的泥火山,也有平靜像游泳池的藍色池子,和沈積物形成的台階地形。村民上工前會把一大串香蕉或是一大束蘆筍放在最熱的池裡,到田裡工作後,再回來吃煮熟的食物。或許在台灣你曾經看過北投地熱谷或是八煙 、栗松野溪溫泉甚至到過日本泡溫泉,但到庫拉交換圈一遊可以搭配其他活動,包含划獨木舟、到Observation point或是Normanby的Wanpas潛點潛水、體驗庫拉交換圈裡人民的生活,甚至可以安排賞鳥等活動,和在台灣或日本旅遊的感覺很不一樣,而且Dei Dei的面積比我想像中大,一次可以看到間歇泉、泥火山、藍色池子和沈積台階也很值得。

在巴紐的Milne Bay庫拉交換圈一帶生活了半年,再對照台灣現在發生的一切,我覺得太多年輕人都只確信待在都市過現代生活比較舒適安穩,寧可省吃儉用背一輩子的房貸,即使工作再辛苦再低薪還是得撐下去,而不願意回到鄉下過簡樸的生活。在巴紐,尤其是生活在沿海的火山島民,即使身上沒有太多現金,也不用太擔心活不下去,火山泥本身就夠肥沃,巴紐的降雨也夠,果樹種下去自然就會結果,雖然不一定很甜,但是不用施肥撒水,只要勤除草就至少能收成。巴紐的生育率很高,小孩子隨處可見,大家席地而坐一整個下午,吃吃檳榔一天就過去了。雖然因為醫療資源的問題,壽命不長,但可能會覺得時間過的很慢,所以在巴紐活到50歲跟在台灣活到70歲應該是一樣的時間感,活夠了就好,再下去也只是被病痛折磨吧。

Tawali有一位潛水長住在很靠近所羅門群島的小島,一年有一個月的假,我問他怎麼回去,他說得搭小船跳島航行七天,途中在不同島嶼休息,也就是一來一往就花掉整個假期的一半。都市的節奏很快,你會在一天內排很多行程,一旦有空下來可能就會感到無聊或是焦慮不安,你能想像搭小船在海上航行七天什麼事都無法做,只能釣釣魚是怎麼樣的感覺嘛?我可以體會因為用傳統方式得在海上航行很久才能橫跨整個庫拉交換圈,也不太用Facebook,因此庫拉島民很珍惜庫拉交換夥伴的禮物,這是一種維繫關係的社交方式,即使禮物本身並沒有任何實用價值。

從沒體驗過都市生活的人,可能因為從來都不覺得現代生活有多好,在鄉下生活就覺得很富足了,而在都市生活過,或是從小就從媒體看到都市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嚮往,你就永遠回不去了,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想過巴布亞紐幾內亞一般人的生活。我在都市生活過,也在東南亞許多偏遠島嶼待過一陣子,自己的感覺是,在都市你對於未知未來的恐懼很大,而在蠻荒的熱帶海島則是因為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也沒什麼大事業可以打拼,只要家人照顧好,一切就足夠。渴了,到海灘走一走可能會找到一兩顆被風吹下來的椰子,餓了可以吃自己種的作物或是釣魚來吃,沒錢買LV包,撿路邊的椰子葉手工編個籃子就可以提著走,沒錢買漂亮的衣服,就設陷阱或用弓箭抓幾隻漂亮的鳥取下鳥羽當飾品,也不用擔心被搶被偷,打電話用很爛的手機,不到台幣一千塊的那種,儲值電話卡一次都儲很少錢,有需要再儲,有一種活在當下的平靜。我不打算在這住一輩子,但是生活在庫拉交換圈半年帶給我心靈上的平靜和富足,會跟著我一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gicFX 的頭像
    MagicFX

    九潛一深

    Magic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