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技術越好,就越容易拍出好照片,相對地,會水下攝影也可以幫助自己增進潛水技術,就PADI的專長課來說:
魚類辨識FIish ID:學會認識魚,找出不常見的,再把當地不常見或自己不認識的魚拍回家,翻書或上網研究。接著可以學著拍出細節,圖鑑不一定會有該魚所有的細節,有時候你會很驚訝,你以為很瞭解的魚,竟然隱藏著美麗的細節,像是Angelfish的鰓蓋上有刺,你在水下如果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呢。
高氧Nitrox:在水下拍照,常常都是在同一個點停很久,如果該景點深度比較深的話,那麼吸Nitrox就很有必要,特別是拍沉船或微距。像是藍碧海峽很多潛點的海底深度約在20-30m,而很多沉船深度都在20m以上。另外,如果一天潛多支的話,吸Nitrox也能增加NDL,因為防水殼的O-Ring要好好保養,通常不建議讓O-Ring待在DSLR潛水殼的溝槽裡超過一天,不然O-Ring壽命會變短。而相機防水殼不打開的話,就無法下載照片,如果一天只潛一支,就要一直打開來又關上,有點麻煩。
深潛Deep:在深潛課程中,我們體認到紅光會被海水吸收,下越深效應越明顯,如果你有一台相機的話,就會體認到打閃燈和濾鏡的重要,因為可以還原色彩。而深潛的好處是,可以拍一些底棲的動物,例如鯊魚白天往往停在沙地上休息,所以你可以拍的題材變廣了,也更方便構圖,而水中攝影往往採取由下往上的角度,讓背景簡化,畢竟攝影是減法的藝術,珊瑚礁往往有很雜的背景,如果能由下往上取景的話,比較容易簡化背景。
放流Drift:放流的時候,要如何控制速度?除了逆流踢蛙鞋或是用流鉤,還可以透過改變體積和肢體動作來改變阻力,例如背多一點鉛塊,這樣就必須加多一點氣到BCD裡以達到中性浮力,BCD體積增加,在水下的阻力也會增加,放流的速度就會減緩。我們通常不希望相機系統在水下有太多阻力,因為在水下你必須拖著相機游,而決定相機阻力的因素也是體積和「肢體動作」,體積就不用說了,越大台的相機阻力越大,特別是旗艦級的全片幅機皇,像是Nikon D4,多了一個不能拆的電池手把,體積自然比較大,而燈臂也是有體積之分,有些燈臂是浮力式的,也就是為了增加浮力而設計,體積自然比較大,而我所謂的肢體動作,是指閃燈燈臂張開的角度,打開自然比收回要有更多阻力。
夜潛Night:夜拍聽起來很無趣或是很危險,其實晚上有許多無脊椎動物會出來活動,脊椎動物要嘛睡覺要嘛開始覓食,背景也顯得比較不雜,所以很適合微距攝影,在特殊的地點還可以拍廣角,像是Hawaii的Manta夜潛。會微距攝影就比較不會被照片所騙,因為很多微距的照片是背景全黑的,看起來就像在晚上拍的,其實那是透過縮小光圈、高速快門、低ISO、朝只有水而無實體背景的方向拍的,照片會騙人!在晚上就更容易拍出這樣的照片,只是你要想辦法對焦。比較高階的水下閃燈會整合對焦燈,你可以先用對焦燈幫忙對焦,按下快門後,對焦燈會自動關掉,讓閃燈接力,而對焦燈的顏色是可以更換的,像我用的Inon Z240就有兩種對焦燈蓋可以更換,白和紅,一般來說海洋動物對於紅光比較不敏感,所以用紅光輔助對焦比較不會嚇走動物。
頂尖中性浮力PPB:中性浮力是所有潛水技術的基礎,我想這一點很多教練都同意。拍攝靜物最怕手晃,尤其我的Subal潛水殼是金屬打造的,如果不裝浮力燈臂,用單手拿久了其實很酸,也容易晃動,如果你可以控制浮力,在水中定住,就可以穩定相機,拍出更清晰的照片,即使不在安全快門範圍內。學會用肺部控制浮力,就可以減少踢蛙鞋或靠手划水的次數,就可以減低揚沙、觸碰生物的機會,最基本的技巧是,當你要拍攝沙地上的小動物,可以先吐氣,下降到定點後,用手指或金屬探棒支撐,等拍攝完再吸多一點氣,浮上來一點,等蛙鞋離沙地有一段距離後,才踢蛙鞋離開。而在水下操作相機,也可以幫助你學習如何掌控浮力,要拿重物時,別忘打氣進BCD,交出重物時,別忘洩氣。學會在水下用各種姿勢懸浮(hover)很重要,這樣你可以取景的角度就更自由了,要進洞穴拍玻璃魚或是上下顛倒游的魚也來去自如,不怕頂到洞穴或是管線被洞穴的礁岩纏住。
搜尋Search and Recovery:在大海撈針可能嘛?重點在於有沒有系統地搜尋,或是團隊合作,有這些觀念,能幫你有系統地找到拍攝主題或是遺失的攝影裝備。在搜尋課裡,你要練習各種搜尋的模式,例如同心圓、螺線等等,要遵循模式,就得知道方向和距離(極座標),不然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搜尋重複的區域。
水下自然學家UW Naturalist:了解魚類的習性是很重要的,因為你要掌握魚類出沒的時間地點,還是能拍出最精采的行為(peak of action),例如覓食、交配、打架、共生等,拍照也可以幫助你研究這些行為。對於海洋環境的了解,也有助於拍出好照片,特別是廣角攝影,往往需要考慮陽光的角度和強度,何時該順光何時該逆光,如果太亮,是否可以利用其他潛水員或是珊瑚礁來擋光。
水下導航Navigation:在水下能否找到特定拍攝場景是非常重要的,在導航課我學會了利用各種線索判斷方向和距離來定位和尋找特定的地標,即使你有請導潛,在水下拍照太專心是很容易脫隊的,藉由導航知識判斷自己的位置和其他人的位置,就可以減少脫隊而必須提早回水面會合的機會。而拍照和可以幫助繪製地圖,讓下次的導航更容易。
沉船Wreck:沉船是很好的拍攝題材,除了在船外用魚眼鏡頭和自然光拍攝,如果你可以掌握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融合技巧,更可以進入沉船拍出驚人的照片。沉船潛水有很多潛在的危險,了解這些危險並嘗試去規劃穿越路線,才能安心進船艙拍攝。沉船裡藏有很多細節,有照片的話,就可以帶回家細細品味,也可以記錄歷史,我記得在帛琉的helmet沉船上就看到了許多槍砲彈藥,可以想像一定有人把這些古蹟撿回家收藏,能留在海底的只會越來越少。
實用快速連結和泰國即時新聞 / 相關書籍
Loading...
Loading...
- Jul 14 Sat 2012 18:53
潛水技術與水下攝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