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爾地夫規定不能下超過30m,也不能進入減壓模式,那麼在馬爾地夫教潛水是否有懂技術潛水的必要?以下是丁丁個人的經驗供大家參考參考。

在馬爾地夫,我曾遇過許多英國和俄國客人使用很接近技術潛水標準的裝備和配置方式來玩休閒潛水,例如主要二級頭接長管,從右臀繞到左胸,再從脖子後繞到右臉頰,備用二級接短管並在咬嘴上接彈力繩圈,長短剛好可以當項鍊,一有緊急狀況必須分享氣源的時候,必須給潛伴長管,自己換成脖子上的短管。BCD氣囊式,並且有跨下的扣帶,BCD口袋小無法裝下整個DSMB,一定要扣在BCD的扣環上,有些人用單氣囊,有些人用雙氣囊(就會有兩個充氣管)。蛙鞋穿Scubapro Jetfin或類似的款式,並用彈簧式的鞋帶。

為什麼要帶這樣的裝備到馬爾地夫潛水?客人的說法是,在歐洲潛水通常得面臨水溫很低且水下能見度不到5m的極端條件,在水下必須要牽繩子才能確保不會和潛伴失散,所以他們用很接近技術潛水標準的裝備配置來玩休閒潛水,甚至已經學過技術潛水,即使到了馬爾地夫,也因為習慣了又買了裝備,就沿用在歐洲的配置。

面對這樣的客人,你最好要懂技術潛水員在想什麼,不然作Buddy Check的時候,你不知道到底該怎麼檢查,一有狀況的時候,你可能也不知道怎麼操作客人的裝備。要懂他們在想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也成為技術潛水員,於是我就去上了PADI Tec40。

上過技術潛水再回頭教休閒潛水,你會發現以前似懂非懂沒有實際操作過的技術,例如減壓程序、計算SAC rate、NO TOX程序,假使被好奇聰明的學生問,都可以很有系統地說出來了。另外,也有學生會問你,假如有一天我想要學技術潛水,我該怎麼選裝備?沒學Tec40之前,你可能不知道BCD必須要有備用氣囊、Jetfin要用彈簧鞋帶、大腿上有口袋的防寒衣最好用、電腦錶要可以在水下切換氣源(看你要不要玩Trimix,有些電腦錶只讓你切換Air/Nitrox)、電腦錶能否和桌機軟體連線同步Dive plan/Log資料。

學技術潛水也解決了我之前對於雙瓶的疑惑 - 為什麼休閒潛水不能背雙瓶?理由很多,除了要會操作manifold,還要搭配氣囊和背板,才能夠提供足夠的浮力,有兩個氣瓶閥,兩個低壓充氣閥,若沒學過技潛肯定會手忙腳亂,甚至連怎麼組裝裝備都不知道。背雙氣瓶更是需要強健的背部和腿部肌肉,還要有堅實有勁的蛙鞋,不然根本無法在有海流的地方潛水,背雙瓶穿長蛙肯定腳抽筋,嚴重一點的話還會發生換氣過度,萬一在很深的地方又沒有石頭可以抓著休息就很危險,換氣過度又放流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巨大的。為什麼要懂雙瓶呢?因為馬爾地夫有很多所謂的holiday diver,也就是一年只潛水一次,特別是聖誕節和新年這段期間,歐洲男生的體格很健壯,肺活量大加上經驗不足,耗氣自然會快,而在客人很多很多的情況下,難免會讓有些耗氣量大的人和耗氣量小的人分在同一組,如果你可以跟客人解釋為什麼只能給耗氣量大的客人15L單瓶而不能用12L雙瓶。

也有一些客人會問,為什麼休閒潛水的標準不允許我們進入減壓模式?不就是按照電腦錶上的指示到不同深度進行減壓就好啦?有這麼困難嗎?進入減壓模式的話,通常電腦表會要你以3m的間隔來減壓,對於浮力的控制要求叫高,而且用Nitrox甚至純氧加速減壓更是要注意氧中毒的問題,所以進入減壓模式不單單只是供氧和體溫喪失的問題,還有換錯氣瓶或浮力控制不好氧中毒的問題,甚至用Trimix還要避免Isobaric counter diffusion的問題,會讓你更容易得減壓病。如果你可以跟客人解釋這些,我相信他們會更相信你,玩得更安心,也會更尊重這些規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gic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